電渦流位移傳感器:選用妙招
電渦流位移傳感器,惡劣環境抗爭者,汽車制造、精密儀器、焊接機械、航空航天,各式各樣的測量場景,都少不了它。那么,如何選擇合適的電渦流位移傳感器呢?經多方考察,給大家提出一下三點建議:
1) 注意被測物材料,通常電渦流位移傳感器僅能用于測量金屬類被測物。對于非金屬的被測物,從一開始就不要考慮使用電渦流位移傳感器了。金屬被測物中,又可以分為鐵磁性和非鐵磁性被測材料。目前國際上的主流電渦流位移傳感器品牌,如德國米銥和美國kaman,都會要求客戶在選用電渦流位移傳感器時,預先告知被測物材料。如果屬于特殊材料,如某種不銹鋼,其磁特性可能介于鐵磁性和非鐵磁性材料之間,就需要預先對傳感器進行一對一出廠校準。對于沒有在出廠時與被測材料進行一對一校準的電渦流位移傳感器系統,如果希望達到很高精度,也可以要求廠家在現場做校準,但是通常達不到出廠校準的精度水平。
2) 參數選擇,很多廠家都提供多個級別的電渦流位移傳感器供客戶選擇。常用于選擇電渦流位移傳感器的指標包括傳感器的精度,該參數也有其他稱呼,如線性度、絕對誤差等。指的是傳感器的測量值偏離理論真實值的偏差程度。這個參數直接反應測得準不準。第二個就是分辨率,這個參數指傳感器做出示數變化所需要的最小位移變化量,通常分辨率參數值要小于精度。第三個是測量速度,以德國米銥eddyNCDT3300為例,其測量速度可以達到100kHz, 測量速度直接決定測量是否可以跟得上被測物的變化速度,能否完整反應位移變化的全過程。對測量速度要求高的場合常見于振動測量。當然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參數可以決定傳感器的性能,包括能夠承受的壓力和溫度指標,能夠承受的振動和沖擊指標等等。

為什么要選擇合適的指標呢?因為越高的技術參數一定意味著制造工藝的復雜和難度提升,也必然價格昂貴。所以各位制定測量要求時,一定不要憑空想象,提一個超高的測量要求。我見過有的傳感器使用單位,動輒要幾個微米,納米級別的測量精度,測量速度還超高,問其真的有必要提這么高的要求嗎?回答卻往往是不必要,或者要求高余量大。但是大家要記住,沒有無代價的指標提升,每一個高指標背后都是真金白銀的付出。
3) 品牌的選擇,在諸多測量原理的位移傳感器中,電渦流位移傳感器市場混亂,品牌參差不齊。有商家明明只是代理國外某個品牌,卻聲稱自己是原廠生產,等出了問題以后,由于前期技術方案已經定型,就只能硬著頭皮采用,而這樣又往往會帶來后續更大的問題。辨別一個品牌是否為原廠產品,除了常見的原廠證明外(這個也可以假冒),直接就是看其中文網址,國外品牌通常會把自己品牌名稱作為網址,如果你看到某個牌子的網址是中文加英文的混合體,就不太可能是正規廠家了。另外正規進口品牌的中文網址,一定可以在其網頁中找到,找不到的一定。品牌的選擇特別關鍵,因為理論上講,電渦流位移傳感器結構并不復雜,國內的小廠也能做出來,但是精度和重復性與大牌子比較起來,就有天壤之別了。除此以外,使用壽命,溫度漂移等,也會大大影響客戶的使用效果。我見過有的使用廠家,為了幾百塊差價,從進口品牌換成國內品牌,結果過去3年都不會壞一個的傳感器,一年內壞了4次,算下來更貴不算,還大大影響了使用環節,生產線停一次,可不是幾百塊的成本節省可以補償的。